中国首例马拉松“猝死”AED施救成功: 2015年3月15日,无锡国际马拉松比赛中,发生了惊心动魄的一幕:半马20.3公里的地方,一位选手突然倒地不起,急救队员到达现场后,确认人员无反应无呼吸,随即立即展开施救,在经历了CPR,AED除颤等紧急施救手段后,选手呼吸恢复,意识恢复,化险为夷。 本次马拉松赛事是和国内专业的现场急救系统战略合作,按照接近东京马拉松的水准,为马拉松赛事提供现场急救保障系统,配备AED共计46台,平均每250-500米,就有一个急救队员,每500-1000米就有一台AED,确保参赛人员的人身安全。在一些大型活动和赛事中,AED的使用已经成为必备的安全措施。文山新款AED哪家快
除颤通常指电除颤,一般情况下,电除颤注意事项包括是使用方法、电除颤位置、后续医治等。具体分析如下: 1、使用方法:除颤仪一拿到手就立即电除颤,除颤时要选择高的能量,双向波200J或单向波360J。 2、电除颤位置:电除颤的时候电极板的安放位置要正确,要保证尽可能多的心脏肌肉都被电流击中,一般是将一个电极板放在胸骨右缘锁骨下方的心底部,另一个电极板放在左侧乳外侧的心尖部。 3、后续医治:电除颤之后要立即胸外按压加人工呼吸,五个周期后约两分钟再判断除颤效果。迪庆通用AED故障维修AED的放置位置也需要考虑到安全因素,不应该放在容易被误操作或被恶意使用的地方。
AED的发展历程包括以下几个重要阶段: 18世纪:电击除颤技术的缘起,丹麦医生Abildgaard描述了一系列实验,通过电脉冲使母鸡“没有生命”,随后又通过电脉冲使他们回复知觉,但Abildgaard并不知道室颤的存在。 1947年:贝克(Beck)通过电除颤挽救了人的生命,使用了一个特殊设计的心内电极桨,用110伏电压,1.5安培的交流电,电击2次。 1956年:卓尔(Zoll)等人成功进行了首例人的体外除颤,70伏特,1.5安培的交流电流,在胸外进行了0.15s的放电除颤。 1961年:亚历山大(Alexander)等人描述了交流电电击终止室性心动过速(VT)。 1970年:Diack和他的同事发明了AED,根据CPR的相关原理开发出了AED的原型机,并在波特兰地区进行了测试。 20世纪80年代中期:AED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受过训练的非专业人士。 1996年:首台使用双相波技术的AED问世。 2003年:快速电击技术问世,缩短了AED分析到放电的时间,提高了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。 2006年:推出了smart CPR技术,从而进一步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。
近些年来,因为工作过于劳累而猝死的新闻,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耳闻。慢性疲劳综合症在城市新兴行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0%至20%,在某些行业中更高达50%,如科技、新闻、广告等行业从业人员、公务员、演艺人员等,而这些都是“过劳死”的潜在人群。这让我们意识到了在心源性猝死发生时,及时给予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的重要性。这时候其实还有个很重要的工具,就是AED。AED是什么意思?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及时使用AED对于猝死抢救的必要性。那么AED是什么意思呢?心源性猝死又有多么可怕? AED可以自动判断是否需要电击,如果不需要,会自动停止。
如果患者体内有植入式起搏器,请不要将电极片直接贴靠在植入的起搏器附近.否则可能导致心律分析错误或导致起搏器损坏。系统具有起搏检测功能,可检测-定宽度和幅度的起搏伪像,但将电极片直接贴靠在起搏器附近会增加误判的概率。 不要将设备放在任何辐射出强电磁信号的场所附近使用,如高压线、变电站、无线基站附近,电磁干扰可能会导致心律信号分析错误以至于心律误判。 切勿在有易燃性气体或氧气浓度高的环境中使用该设备 切勿对电池充电,对电池充电可能会引发火灾。 切勿燃烧或焚毁电池,燃烧或焚毁电池可能会引发火灾。使用AED时,应按照设备上的指示进行操作。玉溪除颤器aed多少钱
AED通常被放置在公共场所和医疗机构中。文山新款AED哪家快
“家庭急救宝”AED外观设计风格简约而时尚,设备体积小,重量轻,不占空间,方便携带。该产品的防尘防水性能等级达到IP55,通过了严苛的环境测试,抗跌落高度≥1.2米,能够有效保护设备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。 同时,“家庭急救宝”AED操作简单,易学易用,只需“开机-贴电极片-按下除颤键”3步即可快速施救。设备通过语音提示和CPR节奏音,清晰指导使用者完成每一步操作,倡导全新的家庭安全理念,开启了AED进入家庭急救场景的新时代。 此外,电极片在设备待机状态时与AED主机预连接,发生紧急情况时可立即开机使用。更为贴心的、人性化的设计能够缩短救援时间,提高家庭急救效率。 文山新款AED哪家快